第(3/3)页 不过他不敢去反驳,只是认真思索着可行性: “林总,这需要整个供应链体系都单独开一条生产线配合自动化指令系统,装配环节也要增加很多机器人,效费比太低了,成本会完全控制不住,很可能翻几倍。” 汽车生产能全无人吗?当然能,不靠基地都能。 实际上现代车企人工参与环节基本都在最后的组装阶段,比如上车门、内饰螺丝、车标安装等等,但用机器人取代的价格极其高昂,而且布局繁琐,整体性价比反而不如人工。 至于OGAS最核心的统筹能力反而被他忽略,在陈均看来现代的流水线管理已经是效率的极致,想象不到全体系自动化控制的巨大威力。 “这些改造费用新远承担,我可能会另外组建一家公司专门负责,因为实验性质不算在你们的成本里,等成熟了以后再分摊,这方面增加的开销新远全额补贴,嗯,没准国家也会给。” 林炬还是相信上面对于新事物的支持力度,感觉交待的差不多就看向了王民江: “黄河半导体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,设计,还是工艺?” “工艺,工艺太落后了!” 王民江立即回答,他已经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。 华国不缺人才,三进制芯片的IC设计规范基地全给了,限制主要还是在工艺上。 “我们主要应用的还是28nm,20nm以下需要极紫外EUV光刻机,现在还做不到,魔都微电还在想办法。” “我给。” 林炬淡定的一挥手,现在基地账户上有几千亿,项目更是多如牛毛,不引人注意地拿出百亿左右集中攻克一些EUV光刻机的关键技术是可以做到的。 技术来源也很好解释,先等进取号进行入轨测试,再以“黑石”奖励的名义拿出来,这套说辞已经被其他人完全接受了。 “尽快搞定14nm工艺,我给你们一年时间,把所有的难题找出来交给我或者老叶。” 说完他一看手表已经快到时间,觉得没什么需要交待的就径直离开,留下两个目瞪口呆的CEO。 王民江沉默了一会儿,才感慨道: “林总这是试图改变整个世界啊。” 陈均也默默点头,突然觉得林炬想做到的还不止这些。 …… “林总,您的恩情大于天!” 阮良激动地抓着林炬的胳膊,不顾后者尬尴的神色仰头大呼,情绪激动到近乎昏厥。 钟成见此立刻试图上前劝阻,然而却被阮良抓住了新目标,又扯着他的袖子大喊: “伟大的发展委,您们的恩静我们永远记得,世世代代还不完啊!” 好不容易脱身的林炬,怀疑这名进修的安南宇航员是不是被什么奇怪的东西附身了。 阮良闹出来的动静在几名工作人员的按下去好容易才平复,然后他才从其他人口中得知了缘由: 明天的氢弹炸完也就标志着天幕四号任务的基本结束,下一轮就是天幕五号。 或许是为了以后做准备,也可能是拉拢华阴条约其他成员,总之航天局决定让曙光计划后续任务也配合天幕计划,而且将会把其他小国宇航员送上月球! 五个小国宇航员从前天开始已经进入登月前适应性训练,被选中的阮良激动不已,正好碰到他们就无法抑制情绪。 了解真相后的林炬摸了摸胳膊,下意识问助理: “其他几个没在吧?别继续搞这一出。” “您放心,我们已经去拦人了,不过他们国内宣传阻止不了,估计已经开始了。” “……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