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可惜还是得浪费不少重量用于突破大气层的防护,要不然我相信它还能更轻。” 谢廖夫:“是的,不过我们削弱了它的防护能力设计仅能用于发射时穿过大气层,事实上我们就算造出更大的整流罩也不能用,那样新远四号都难以发射,只能硬抗。” “另一件事……年底的登陆人员会不会太多了?在编制的宇航员准备过去的就有17人,联合矿业邀请的专家学者有40多个,还有搞氢弹的那么多人,总共加起来超过100人。 即使分几次能上去,但生活物资供应还是个大麻烦。” 佘院士看向了林炬,月轨的乌兔空间站最多短期容纳七八人,这么庞大的月球考察团数量还是让航天局胆战心惊。 “那就不要在月球上留那么多人。” 林炬回答地很快,显然早就想到了办法: “摆渡飞船已经造好了,也能在本月发射上去,我们先把人分批次送上天宫空间站,然后用摆渡飞船每一周跑一趟地月航线,这样一次就有9个人可以用3到4天时间在月球上停留。 等他们坐着摆渡船回来时空天飞机已经把下一批送到了空间站,在这里完成交接各自返回地面和前往月球。 而乌兔空间站和月球表面现在各自可以维持3人的长期驻扎,两个月内就能分批次基本完成所有任务。” “而那个时候,我们的第一批扩建计划也完成了。” 谢廖夫紧随其后补充: “现在基地的产能已经完全空出来了,接下来的三个多月,我们计划制造11个新舱段,3个50吨的舱段用于乌兔空间中扩建,8个是用于月表长期驻扎、20吨左右的居住舱。” 还有两章明天上午发布,真·上午不跳票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