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萧和川虽不情愿,但还是和王建国一起,穿上防护服,带上笔记本和资料等,离开隔离的资料室,进入封装车间。 从那一次开始,王建国则主动跟李雪峰进行交流,讨论翻译中的一些疑惑。 李雪峰属于高智商人才,他一眼看出,在校期间王建国跟萧和川的关系,其实很一般。 只是毕业分配在同一个陌生单位,两个同班同学自然而然走在一起。 但两人三观并不相同,貌合神离。 一旦有新的势力介入他们中间,塑料关系立马就会出现裂痕。 因为无论是大学四年,还是分配至今,萧和川一直像个上级领导的存在着,对王建国指手画脚,受够了。 实际要论专业知识水平,王建国比萧和川强,所以,他并不愿意一辈子跟在萧的屁股后面转。 王建国不傻,他明白自己是追求技术进步,而不是追求政治前途。 所以,他立马选择站队李雪峰。 不知不觉间,翻译小组萧和川被孤立了。 萧和川是预备党员,自以为政治前途不可限量。 如今却被一个落后分子李雪峰怼,又把他的跟班小弟拉走,他当然受不了。 几天之后,厂里面传出一些风言风语,说什么李雪峰拉帮结伙,搞小山头,孤立预备党员萧和川,险恶用心。 “雪峰,这些传言是怎么回事?” 在厂总办室里,刘丰皱眉询问。 “我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啊,要不你去询问王建国和吴咏梅两人吧。” 李雪峰苦笑着感到莫名其妙。 “我当然是相信你,可党办主任找到我,说是曹书记发火要进行调查,要尽快给他们一个回复,不如…” “不如先把萧和川从翻译小组,调回电子通讯科去吧,调一个听话点的人进来。” 李雪峰说出了刘丰的想法。 “好,我也是这个意思,不过你们可要加快速度哦。”刘丰说道。 “没问题,我们三个男的都是单身狗,加班晚点都没啥关系,请3食堂给我们提供宵夜吃就成。” 李雪峰回答道。 “好,一言为定。” 第二天,萧和川被调回原单位,接替他岗位的叫周立群 的大学生。 经过王建国和吴咏梅的书面证实,所谓李雪峰拉帮结伙,孤立预备党员萧和川的罪名,不成立。 这场风波之后,李雪峰像是打了鸡血似的,铆足干劲加班加点干。 他一反常态,积极主动与三位组员沟通、交流,共同讨论翻译稿件。 他基本上把车间资料室当作自己的家了,没有休息时日,有时睏了就睡在资料室里。 第(1/3)页